49 没落的海上马车夫
“什么?”胡澄涵和汪鼎杰大吃一惊。
“他们可不是一般的流浪汉。”
“不是说好找一些懂科学的传教士吗?怎么成流浪汉了?让你招的技术工人呢?”胡澄涵感觉有点不妙。
“老胡,我倒是想招技术工人啊,可是给再高的价也没人肯大老远跑来咱这第三世界穷乡僻壤蛮荒之地。”
“也是哦,是有些一厢情愿了。”胡澄涵不好意思地说道。想当初大学毕业时,如果有来自索马里、阿富汗、坦桑尼亚什么的第三世界国家,自吹自擂前途光明的公司来招聘,估计也会碰一鼻子灰。
“至于传教士呢,我去了才知道,往国外派遣传教士是要主教大人批准的,我一个异教徒,英国的主教大人哪里会搭理我。我也没空去磨嘴皮,后来我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好办法,让达拉斯帮忙去大街上招募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这些人有的是因为工伤被老板开除,有的是因为生意失败破产,有的是因为战争致残,反正都是无家可归、沿街乞讨度日,都很惨。对于我开出的丰厚待遇,他们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嗯,我从这些流浪汉当中精心挑选了20个技术专家。对了,老胡,这里面还有一个家伙因为一门心思想生产一种不用马拉,而是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车子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汽车?奔驰?戴姆勒?他们在哪里,赶紧带我们去看看,和机器设备相比,他们才是真正的宝贝呀。”胡澄涵激动地跳了起来。
胡澄涵原本也就没指望忽悠来几个传教士,没想到方华源一口气带来了这么多宝贝,拉着华源就往外走。他压根就没去想,第一个发明汽车的发明者本茨(奔驰)先生,以及后来的戴姆勒都是德国人,怎么可能在英国流浪。
“你怎么不多找一些这样的宝贝回来?”胡澄涵一边走,一边埋怨方华源。
“老胡,你以为他们脑门上都贴着标签啊。我得一个个去和他们聊聊,探探他们深浅才能决定要不要。再说了,我在英国那些天,每天把一天当两天用,根本忙不过来。”
“呵呵,也是。不急,不急。我马上给达拉斯写信,让他帮忙再物色一些流浪汉。”
胡澄涵和汪鼎杰由方华源带着,来到了码头,远远低看见20个洋人正茫然不知所措地坐在行李堆中间发呆。方华源下了船回家心切,就把他们丢下不管了。这些洋人还以为遇到了骗子。
“非常抱歉,亲爱的朋友们,请原谅我太急于见到我的家人,以致于把你们遗忘了。”这些虽然经过长途旅行,形容憔悴,但是衣衫整洁的流浪汉们见到了方华源,仿佛看到了救星,呼啦啦全部站了起来。
看样子方华源这一路上已经和这些洋人处得不错,洋人们纷纷微笑着表示不介意。
“这两位是我的老板,**oss汪,二boss胡。”
“很高兴见到你们,亲爱的朋友们。”胡澄涵一口跟达拉斯学来的正宗伦敦腔腔英语迅速地拉近了与这些洋人的距离,即便是汪鼎杰的洋泾帮英语,也一样让他们感到很温暖。
胡澄涵突然发现停在面前这艘船从未见过,而且船的甲板上还有十几个红头发高鼻子的老外。
“咦,华源,你就是搭这艘船回来的?”
“哦。对了,刚才忘记说了,这是我为公司买的飞剪船,从荷兰人那里买的,那些船员也是我雇的荷兰人。”
“飞剪船?”汪鼎杰啧啧说道,“看上去很酷嘛。”
此船大约有十余丈长,宽越两丈,船身低矮,三主桅,桅杆很高,几近七八丈。另外在前后左右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船帆。低矮的船身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长而尖削的剪刀型首柱,似乎能在海上能劈浪前进。
“确实很酷,是当今世界速度最快的远洋运输船。”方华源自豪地说道,“我在伦敦买了一大堆东西,但是找不到愿意运输这些货物的船。一天碰巧看到了一个荷兰船商在伦敦兜售这艘刚刚下水不久的新式运输船。”
“既然这船这么酷,为啥还要运到伦敦卖?”胡澄涵疑惑地问道。
“老胡,你不知道,荷兰这个过去的海上马车夫现在有多悲惨。经历了三次英荷争霸战,又被法国人蹂躏一番,荷兰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如今连东印度公司都撑不下去破产了。荷兰国内,遍地都是船厂,很多都受到影响破产了。那个荷兰船商原本就濒临破产,原本打算造出这艘新式运输船搏一把,可惜在英国,最不缺的就是船。这船虽然航速高,但是载重量偏小,而且价格不便宜,因此卖了好久也没卖出去。我一看,这船是好东西啊,于是狠狠心花了2万两银子买了下来。”方华源得意地说道。
“上面的船员也是你买来的?”汪鼎杰高兴地挥挥手和那些荷兰船员打了个招呼,问道。
“委托那个荷兰船商高价雇来的,人都很可靠。”方华源挠了挠后脑勺,“我总得把船开回来吧。”
“华源,你真行啊。”胡澄涵高兴地搂了搂方华源,“这样的船将来还得多买些,咱们以后要和各国做大买卖。”
“没问题,我已经把那个船商的胃口吊了起来。告诉他,如果这一趟用下来感觉不错,我们还会买更多的飞剪船。”
“哈哈,书呆子也会做买卖了。”汪鼎杰乐道。
安顿好所有的洋人后,胡、汪、方特意带着他们在大东亚公司的地盘上转了一圈,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情况。
那些原本对生活已经失去希望的落魄流浪汉们,来之前虽然听说这个遥远神秘的东方国度很愚昧落后,但是看在那份丰厚薪水的份上,至少将来是衣食无忧了,因此倒也打算随遇而安。
他们没想到的是,这里的人们不仅非常友好,而且见到的很多人都能用英语和自己打招呼。那个boss胡,居然能说一口比boss方还要流利的英语。
当他们参观了大东亚车行的生产线和新式马车之后,其中几个在英国工厂工作的流浪汉惊得再也合不上嘴巴,这样先进的马车在大英帝国都没怎么见过,在这个传闻中极度愚昧落后的国家居然已在流水线上量产。
“亲爱的朋友们,在我的计划里,大东亚公司将来会在这条江边建成机器纺织厂、锅炉厂、蒸汽机厂、造船厂,等等等等,总之,你们在伦敦能够看到的工厂,我们都要建。”胡澄涵激动地说道,“我们的公司,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各位将有幸和我们一起,成为这个伟大公司的缔造者!”
胡澄涵野心勃勃的一番话,瞬间点燃落魄流浪汉内心的激情,他们暗自庆幸当初做出了明智的决定。
晚上,在大掌柜汪鼎杰的家中举办了隆重的晚宴,为方掌柜和洋鬼子们接风洗尘。
晚宴上,大东亚公司的头头脑脑们争相用东方的威士忌热情给这些远道而来的洋人兄弟敬酒。挨个上前搂着他们肩膀,热情地操着洋泾浜英语说道:“布日啊热,喂啊布日啊热。”
这句话洋人们听得很明白,一股热流渐渐在他们心头涌动。
酒席上,方华源在公司弟兄们的纠缠下,详细介绍了在大英帝国看到的西洋景。喷黑烟的大轮船、纺织棉布丝绸的机器、喂了煤就能跑起来的大铁牛、轻轻一擦就着火的木棍,等等等等,每一样都让大伙儿惊叹不已。
让大伙儿更加合不拢嘴的是,方掌柜对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屑一顾,他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这些我们马上也能做到,而且会比洋人做得更好。”
大伙儿狐疑地看了看坐在方华源身边的胡掌柜,与高深莫测、沉默寡言的方掌柜相比,胡澄涵似乎更平易近人一些。
胡澄涵颔首微笑地点了点头,举起刚刚斟上的一杯酒,自信满满地说道:“只要大伙儿劲往一处使,洋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来,为了咱们的好日子,干杯!”
众人顿时欢呼起来,纷纷举起了手里的酒杯,仰头一饮而净,大伙儿兴奋地又叫又跳,一直闹到下半夜。
